法學院2020年新生辯論賽表演賽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晚七點,在中慧樓模擬法庭舉行了2020法學院新生辯論賽表演賽。
來自法學院的辯論隊持徹底失去記憶的全新人生應該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的觀點,而來自哲學與宗教學學院的辯論隊持徹底失去記憶的全新人生不應該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的觀點。

在立論環節,正方開宗明義,闡明自身觀點:自然人身份和原有社會關系并未改變。進而通過分析行為人受責罰的社會與個人教化作用擺明徹底失去記憶的全新人生應該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的立場。
而反方認為,全新的人生已經喪失原有記憶與人格,因而失去罪行與受責罰的因果性。從法理層面看,行為人受責罰也失去了正當性。與之相反,應該給予其享受全新人生的權利。

在対辯環節,雙方四辯對于人格與肉體是否可以分離、原有過錯應由誰負責是否等問題進行了交鋒;觀點深刻獨到,現場氣氛熱烈。

在接下來的盤問中,正方三辯首先對反方提出的喪失記憶的人與之前不再是同一人進行了質疑。正方認為,人雖然喪失記憶,但是人既然存在于社會上,則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里。接著正方提出,人與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會因為一人的記憶喪失而斷裂。同時正方表明,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更有利于行為人重新受到教化融入社會。

雙方在隨后的自由辯論環節,分別向對方的觀點提出挑戰。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專業知識與生活事例輪番運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辯手們在此環節的激烈對弈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最后的總結陳詞階段,正方提出有過錯的行為人受責罰是對于其本身的負責任,為罪行負責本身帶有教化作用,有利于幫助其開始全新的人生。正方認為,不讓徹底失去記憶的人負責,對于個人權利與社會秩序的維護都具有危害性,從而從正反兩方面突出了徹底失去記憶的全新人生應該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
反方認為罪行和刑罰應該具有因果性,既然喪失記憶的人已經喪失了原有人格,其原有行為與個體間的因果聯系也隨之破裂,對其罪行負責也無從談起。同樣的,刑罰本身在法理層面的報應和預防作用也無從發揮,進而堅定了徹底失去記憶的全新人生不應該對之前犯下的罪行負責的立場。
辯論雙方的優秀辯手為法學院與哲學與宗教學學院的同學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賽,辯論過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本次表演賽讓同學們對于辯論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激發了同學們對于辯論活動的熱情。
感謝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和法學院辯論隊帶給我們的出色展示!期待法學院19級的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新生辯論賽上再創精彩!
